特朗普吹嘘终结伊朗核能力,台下民主党人破防:他等着被弹劾吧
特朗普让美军B-2轰炸机携带着精确制导武器扑向福尔多核设施,炸开的火光照亮了联合国原子能机构设在伊朗的监控摄像头。
当德黑兰方面放出福尔多核设施被削平地表的监控画面时,人们发现厚重混凝土防护下的铀浓缩核心区安然无恙。
这与特朗普宣称"伊朗核能力已被永久终结"形成尖锐反差,纽约时报记者在推特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受创区域集中在人员出入口和辅助建筑,反而印证了伊朗工程师在关键设施防护方面的技术突破。
特朗普高调宣布"自由世界今晚更安全了",同时扬言如果伊朗实施报复,美军将加倍奉还。
正在度假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接到国防部电话时,轰炸机早已越过波斯湾中线,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点燃了民主党人的怒火。
国会山的议员办公室在这个周末陷入集体躁动。
民主党籍司法委员会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调出1973年《战争权力法案》的存档文本。
来自加州的联邦众议员指出,宪法明文规定总统只能在三种情况下发动军事打击:获得国会授权、国家遭受突然袭击、或为保护海外美国人生命安全。
福尔多核设施所在位置距离美军基地超过八百公里,显然不满足紧急避险条款。
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在MSNBC直播中痛斥:"这是比水门事件更严重的宪法危机!"
但这番义正词严的指控很快遭遇现实政治的反讽。
六个月前拜登政府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时,同样没有提前向国会报备。
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厄姆翻出CNN当时的报道截图,标题赫然写着"白宫称无需国会批准的反恐行动"。
这种两党轮番突破宪法边界的"钟摆效应",暴露出美国政治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当行政权突破制衡时,在野党必定高举宪法大旗;但当其执政后,又会延续同样的权力扩张模式。
美国宪法的模糊地带在此次事件中充分显现。
根据第二条第二款,总统确实是武装力量总司令,但第一条第八款又将宣战权赋予国会。
这种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被历任总统用"特别军事行动"的概念绕过。
从杜鲁门未经国会授权出兵朝鲜,到小布什将伊拉克战争包装成反恐延伸,白宫律师们早已形成固定套路:将突袭定性为"防御性打击"而非战争行为。
此次五角大楼的新闻稿同样强调,空袭目的是"消除伊朗潜在核攻击能力"。
就在这场政治口水战升级之时,伊朗的回应已经让火药味弥漫到了波斯湾上空。
革命卫队指挥官宣布,美国在中东的35个军事基地和两万驻军都已被锁定为反击目标。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署在阿曼湾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雷达捕捉到多批伊朗无人机抵近侦察,迫使美军舰载机进入战备状态。
以色列情报部门监测到,伊朗控制的民兵组织正在伊拉克境内调动火箭发射车,这些射程覆盖巴格达绿区的武器系统,随时可能对美使馆区形成威胁。
俄罗斯外交部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警告任何对伊朗的进一步攻击都将破坏核不扩散体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反对任何国家单边军事行动",同时呼吁各方重返伊核协议谈判桌。
欧佩克+成员国在维也纳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可能爆发的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波动,布伦特原油期货当日暴涨7.2%。
B-2轰炸机使用的GBU-57巨型钻地弹理论上可以穿透60米岩层,但福尔多核设施的地下工事深达80米,这种防护标准源自朝鲜宁边核设施的设计方案。
伊朗原子能组织通过国营电视台展示的地下监控画面,高纯度离心机阵列仍在平稳运转,这种刻意展示既是否认打击效果,也暗示其核技术获得了某大国的关键支持。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发文称民主党人"宁愿伊朗拥有核弹也要搞垮美国",这种将国家安全与党派斗争绑定的策略,正在动摇部分中间派选民。
民调显示62%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总统有权采取先发制人打击,而民主党支持者中这个比例只有18%。
这种巨大认知分裂,预示战争权力议题可能成为2024大选的核心战场。
当联邦最高法院收到紧急诉讼时,大法官们面对的是个棘手的宪法困局:如果判定总统违宪,将开创司法干预军事决策的危险先例;若不予受理,则等于默许行政权的无限扩张。
这种两难境地恰恰印证了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里的担忧:权力制衡机制在战争状态下往往失效。
而此时,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三艘宙斯盾舰已驶入霍尔木兹海峡,这个全球能源咽喉要道的紧张指数正在突破临界点。
截至发稿时,德黑兰街头的反美示威已持续72小时,焚烧星条旗的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
卡塔尔外交部证实,正在安排美伊双方进行秘密接触,但白宫新闻秘书的回应是"美国不与支持恐怖主义的政权谈判"。
这种循环升级的对抗模式,与二十年前伊拉克战争的剧本惊人相似,只不过这次美国要面对的,是个拥有完整军工体系和地区代理网络的对手。
启泰网配资-股票加10倍杠杆-股票配资15-股票带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